Foto

2007年11月9日星期五

我长得像芋头

每次我看到别人四如泉涌,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状态总是羡慕不已。有时候,我也想写,坐公车的时候也总是有一个一个的小片段在脑子里闪过。但每当提笔,必血管堵塞,头脑不通,半天弄不出一个字来。前两天我找到了劝解自己的好办法,我告诉自己:想说的话太多,总是这样的!因为我找不到最合适的顺序把所有的话串联起来。

最近话的确很多,看来我想追求的沉默状态离我越来越远了。其实,这也正常,我本身即非沉默的性格。尽管如此,我的朋友们也都纷纷察觉出我的话越来越多了。为啥呢?也许是我太兴奋了,也许我有事情要向我的世界宣布。朋友们说我太酸。酸就酸吧,只要她喜欢!

珊珊曾经说我长得像芋头,那是我第一次跟她说话。当时给我高兴坏了,尽管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芋头为何物。

大三时,我的不少同学都在积极准备考研,我也像模像样儿的准备了两天,每天都在回族餐厅对面的一教二楼的一个教室。在这里自习有不少好处:楼下就是食堂和篮球场,“自习”一点都不无聊,我几乎每天都带着一身臭汗回寝室;自习的教室是我大一,大二时的英语课教室,在这里自习时常可以想起当年我们把那个刚刚毕业的英语老师气得快要爆炸的光荣岁月,自豪感油然而生;相比其他的教学楼,在冬天,这里教室的供暖系统还算优质,不至于冻成冰棍儿!

有一天自习,我去的完了一点。占座的那个教室被一帮准备六级考试的小鬼霸占了,害得我连占座用的课本都没办法拿出来。按照往常惯例,我那天有足够的理由不去自习,可以自在的下楼打球。但鬼使神差,我提着书包,满教学楼找座位。最后空闲的座位没有找到,却找到了那个绿色围巾的女孩儿,旁边的位置是空的。

心跳有点快,过不过去呢?也没啥,大不了就是坐一下,看看书而已。

“勇敢”的我迈着灌了铅的腿往教室的最后一排走,手里哆哆嗦嗦的提着书包。近在咫尺的那张桌子,今天好像特别的远。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走过去,一脑袋汗。

同学,我能坐这里吗?我占座的教室被考六级的班级占了,他们要进行模拟考试。

哦,坐吧。没事儿!

你叫什么名字啊?我总能在回餐碰到你。

我叫ZD。你呢?

我,禇子华。汽车学院的烂泥!哪个D啊?

简单的对话,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并没像别人说的那么难(原来LZL说,这个女生一个学期收到二三十封别人的来信,不为所动。定力了得,高高在上,不识人间烟火)。说实在的,那天晚上,我们一直都在聊天,基本上没怎么看书。

你是哪里人啊?

我?长春的啊。

那你怎么看着不像是北方人呢?

我不像???北方人张什么样,南方人张什么样,我张什么样啊?

北方人就像我这样啊。你的下巴是那样的。你怎么长得像个芋头啊~~~

芋头???

哎呀,你的眼袋怎么这么大啊~~~

我的眼袋???

我有点发蒙,不知该说些什么了。那天下午的时候,我刚跟一哥们儿讨论了一道二进制的计算题。现在没话题,我再问她一次吧!(当年我真是聪明)果然,她给我讲的是书上介绍的中规中矩的计算方法。而那天下午的时候,我已经在朋友那里求得了计算的简便方法。所以,晚上我就跟她“炫耀”了一下。不出意料,她马上投以钦佩的目光,说我聪明!这件事的真实情况我现在依然没有告诉她,生怕破坏她心目中我的那个曾经“光辉”的形象。

后来,我们各自回了各自的宿舍。第一次完美的邂逅就是这样,我带着独特的下巴和奇怪的问题回了寝室。熄灯前我问我下铺:

“唉,大华啊,啥是芋头啊?”

“就是甜土豆!”

“甜土豆??”

从那天开始,我就学会了一个人傻笑。。。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珊珊回来了!

至今我仍不敢相信,珊珊回来了。一切都还是那么熟悉,无论是在慕尼黑的火车站,还是在工大的回族餐厅。虽然很多人都相信时间和空间能改变一切,但是现在我才发现,客观的距离跟主观的情感相比,简直渺小的可怜。我非常肯定的告诉自己,如果有人可以跟我度过一生,那么这个人就站在我的面前。
----短促的两句话闪过大脑皮层,在我跟珊珊重逢的那一刻。

珊珊曾是我五年前的女朋友,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工大的回族餐厅。。。

那个时候,我还是大三的本科生,神经大条,每天往返于食堂,球场和宿舍之间。LZL是我那个时候最好的朋友之一,虽然她是个女生,我们却都把她当哥们儿看,中午吃饭的时候,经常在一起。她觉得学校其他食堂的午餐并不可口,便邀请我去回族餐厅吃饭。我也吃烦了常去的几家食堂,所以索性换个口味。渐渐,我就成了回族餐厅的常客,每日三餐基本都在那里完成。首次遇见珊珊,是在大三下学期,正值初春。天气虽然不是很暖和,但每天早起享受一下新鲜的空气还是格外舒服的。于是我跟宿舍几个哥们儿经常抽风,早晨去师大晨练,因为据说早晨在师大体育场晨练的漂亮女生很多。

那天我在师大跑了两圈,美女没看到。累了一身臭汗,加上早晨的寒气,我似乎浑身都在冒烟。转头去回族食堂买早餐。那里排队买早餐的同学已经不少了,不例外,我也排了过去。隔在我前面两三个人的一个女生拿出前一天刷好的饭盒,习惯性的将饭盒里的残留的几滴水倒在地上,也许她怕那几滴水破坏了早餐的味道。现在想来,我真要万分感谢那几滴残留在别人饭盒里面的自来水。回族食堂地方不够宽敞,早晨前来就餐的同学的数量相对于食堂的面积,绝对是超负荷的。所以,早晨排队买饭的地方显得非常拥挤,这也使得那几滴水差点落在一位穿着白色袜子的女生的脚上。白色袜子女生看了看倒水的那个人,没说话,继续排队了。

回族餐厅内有南北两个房间,里面简单的摆放几张餐桌。南边的那个房间相对大一点,人多。北边的房间很小,有面镜子。那天早晨,我在北边吃饭。也许我那个时候太懒散,早饭吃的很慢。没等我吃完,刚刚那个白袜子女生走到我吃饭的这边,对着镜子理了理脖子上的绿色丝巾,然后背着书包上课去了。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珊珊。留下的印象不是很多,只记得白色的袜子,漂亮的绿色丝巾以及她盯着别人的眼神。犀利的眼神足见她倔强的性格,这成了我日后无法忘却这个女生的重要原因!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Dodge的历史回眸

在北美落基山脉有一种强壮剽悍的大角公羊,在与恶劣地理环境的斗争中,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无论是悬崖峭壁还是傍山险路,都来去自如、如履平地。如今,它已化身成为世界上最雄浑奔放的汽车品牌――道奇在各种各样的道路上留下了矫健的身影。回顾道奇品牌的发展历史,你会发现公羊精神一直指引道奇向前发展,它给每一辆道奇汽车都赋予了灵魂,让它们野性十足,在全世界每个角落奔跑不息。

创业篇:从两个轮子到到四个轮子飞跃

道奇品牌创始人道奇兄弟的事业是从制造自行车开始的。1897年,道奇兄弟与佛瑞德•埃文斯成立了合伙企业,并成功制造了“埃文斯-道奇”自行车。1900年,合伙企业解散后,道奇兄弟在底特律建立了自己的机械厂开始为福特汽车制作了大量的配件,包括发动机、底盘和所有的传动部件,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913年,道奇兄弟注意到福特有想要自给自足的倾向,于是在密执安州重开了一家大型工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奇总厂。1914年,道奇兄弟投资建成了美国第一条试车道,开创了汽车公司自己投资建立试车道的先河,为道奇汽车的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同年,道奇兄弟设计出他们的第一辆车,将其戏称为“Old Betsy”,这就是现在道奇的雏形,真正完成了从两个轮子到四个轮子的飞跃。

成长篇:世界大战让道奇品牌名扬海外

战争中对军用汽车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甚至苛刻的,然而道奇品牌汽车却以其过硬的质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成为了军方用车的首选车辆。1916年,美国政府为远征军订购250辆道奇汽车,用于追捕墨西哥强盗潘丘•维拉;这支远征军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支机械化冲锋队,道奇汽车的出色表现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中,美国远征军司令官珀欣将军特地选择道奇汽车作为他的座驾。借助一战的东风,道奇品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全球第一款全钢车身汽车的推出,第一家欧洲工厂的设立等一系列举措都让道奇品牌名扬四海。到了1940年代,道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生产40万辆载重车和数千辆坦克,大大小小的战场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合作篇:克莱斯勒牵手道奇再创辉煌

1928年,对于克莱斯勒集团和道奇兄弟公司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年道奇兄弟公司被克莱斯勒集团收购,成为其一个分部。当时不少经济专家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这次结合使双方都获得了较大的利益,克莱斯勒集团将是道奇的一个可靠投资者,而道奇公司将向克莱斯勒集团提供一支已经建立完善的销售队伍、制造设备以及道奇品牌可靠的声望和公众商业信誉。整个收购过程十分漫长,同时也牵动了无数关心道奇品牌人的心。最后,当收购正式生效时,克莱斯勒集团整体实力上升了一个档次,完全具备了与通用汽车公司(GM)和福特汽车公司(Ford)竞争的实力,真正成为世界汽车巨头,道奇品牌也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第八大品牌。

如今,道奇品牌在美国市场拥有6%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第八大品牌。道奇品牌向海外市场发展的过程是全球汽车业不可错过的精彩章节。2007年4月,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克莱斯勒集团宣布将道奇品牌正式引入中国,并且公布了道奇进入中国后的一系列举措,力争以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让雄浑奔放道奇品牌实现再次腾飞。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尼康镜头逐个挑之微距篇

Nikkor AF 60mm F/2,8D Micro
售价:3000RMB

优点:小巧精致,极度锐化的成像,通用性强,外观漂亮。
缺点:密封差容易进灰。

在笔者看来,这支镜头是尼康军团的“大帅哥”,外观精致细腻,安装在相机上颇显档次。素质上镜头的锐度堪称一绝,对细节的刻画惊人。记得有一个影友在一次拍 摄人像的时候向笔者抱怨,镜头锐度太强,让MT的面庞“惨不忍睹”可见去精锐程度。而且使用的焦距段方便实用,在尼康的单反产品上变成了90mm的标准人 像配置,加上微距镜头对背景虚化的先天优势,变成全新的人像利器。唯一的缺陷镜头的密封性能一般,镜头容易进灰。

AF 105mm f/2,8D Micro

售价:4800RMB

优点:使用方便的微距镜头。
缺点:对焦速度不尽如人意。

摄 影圈里有一句名言“微距无狗头”,确实微距镜头的成像素质基本是无可挑剔的,AF 105mm f/2.8D Micro就是这样一支镜头。这是一支尼康的老款镜头产品,在设计之初考虑到了摄影人对镜头的使用因素。手动和自动的切换触手可及,对焦区域的选择也很方 便。光圈环的设计方便了不少尼康的老手动用户,得到了尼康传统用户的拥护。

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

售价:7000RMB

优点:防抖技术实用可靠,做工精湛。
缺点:价格昂贵。

一 支105mm的微距头价格居然达到的7000RMB,这是不少器材厂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相同的光圈,不同的是使用超声波的对焦技术,几乎无声无息的轻而 易举完成对焦;VR技术在微距摄影上的应用首先就是一个突破,微距摄影精致的对焦对准确刻画近乎于完美,手上的一点点抖动都可能让拍出来的作品前功尽弃。 因此VR技术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如果你是微距摄影的发烧友,这支镜头是绝对不能错过。

AF200mm f/4D Micro

售价:9550RMB

优点:长焦距,摄远能力强。
缺点:光圈偏小,弱光使用不方便;购买比较困难,需要订货。

是尼康最长规格的微距镜头,F4的光圈相对于很多2.8的镜头偏小,虽然在背景虚化的程度上由于长距离的焦距不会有什么差距,但是在弱光条件下给拍摄还是带来了不便。另外由于产量的问题这支镜头购买不是很方便,需要订货。

AF70-180mm f/4.5-5.6D Micro

售价:5000RMB(二手)

优点:使用方便,拓展了专业微距镜头的使用范围。
缺点:并不能实现1:1的微距。

AF70-180mm f/4.5-5.6D Micro的诞生标志着尼康的一种创新的精神,尼康的变焦微距拓展了一般微距镜头的使用范围,虽然镜头的光圈偏小,最大的放大倍率也达不到1:1,但由于 出色的实用性能也受到了不少摄影者的欢迎。实事求是地说这只镜头的成像质量达不到很多微距镜头的水平,对于肫球完美画质的影友不一定适用。

转贴地址:蜂鸟网

2007年9月19日星期三

恒定光圈同非恒定光圈

所谓光圈是一个相对值:光圈=焦距÷绝对通光口径。
比如,对于50mm镜头来 说,F4就意味着其绝对通光口径是12.5mm,F2就意味着其绝对通光口径是25mm。好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支28—70的变焦头,假设当绝对通光 口径是7mm时,如果镜头的焦距在28mm,那么这时的F=4(28÷7=4);而当镜头的焦距变成70mm时,其F=10(70÷7=10),不过这是 理论上的值。实际上变焦镜头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个问题,通过移动光圈总成部分来使得这个变化没有那么大,于是就出现了28—70/F3.5—4.5之 类的镜头,就是说这个镜头在28mm时的最大光圈是3.5,在70mm时的最大光圈是4.5,这类镜头属于非恒定光圈镜头。现在许多厂家在一些专业头的设 计上采用了一些更新、更复杂的技术,设计出了恒定光圈镜头,比如28—70/F2.8,这样的镜头无论在哪个焦距段,其最大光圈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恒定光 圈镜头。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尼康XGP

NIKKOR AF 80-200MM/2.8D ED N

俗称小钢炮,代号XGP,图中为XGP第三代,本贴讨论的也主要以第三代小钢炮为主。此前XGP经过了第一代和第二代,都是采用单环设计,第一代和第二代XGP都没有脚架接环。第三代的XGP改成了双环设计,并加上了脚架环。第四代小钢炮(也叫大钢炮),AF S 80-200/2.8ED。与第三代小钢炮主要区别在于有超声波马达,9片圆形光圈,又添加了防尘防水设计,体积庞大,也许是太过奢华,价格过高,现已经停产。第五代AF S 70-200/2.8ED VR俗称小竹炮,代号XZP。第三代小钢炮凭借其价格平易近人,成像优异,成为尼康镜头家族里的一棵常青树,一直生产至今。但是其仍然有不足,就是图中的M/A转换环容易断裂,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没有得到NIKON公司的重视,断裂事故一直频发,本贴首页与故障登记区的连接,供大家探讨补救措施。

2007年8月20日星期一

触目惊心,车如纸糊!

今天在文学城上看到了这篇名为“日本名车车祸惨不忍睹”的评论。其实也不是什么评论,只是列举了些图片而已!

我向来是坚决抵制日本政府的,反日情绪强烈的,旗帜鲜明的不成熟青年!每每看到龌龊的日本人民,我总嗤之以鼻!曾几何时,我也十分强烈的抵制日本商品。后来发现,这种做法多少有些盲目。原因有二:

  1. 在全球合作日益深入的今天,试图完全避免日本商品是不现实的事情。
  2. 小日本鬼子在科研方面的严谨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那句“抵制日货”似乎就变得只是空洞的呐喊!我跟大家一样,痛恨日本鬼子,但光靠抵制日货无法消除心中的愤怒,何况完全抵制无法做到!我想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完善自己。

发表类似于“日本车,车如纸糊”这类文章,在目前来看,除了能够帮助欧美的汽车作些宣传以外,对于我们民族工业的发展毫无裨益!前段时间,中华汽车的碰撞试验让德国人大为震惊。中华汽车被他们称为他们所见过的最不牢固的车身,并给出了1星的超低分!面对这种尴尬局面,我已经毫无颜面再去说别人的汽车如何如何。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将在中国推出的奔驰的新型E级轿车!车身要比欧洲的同一型号长10公分。为什么会这样,已经不需要细问了,我感觉很无奈!

希望十年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崛起!